战术手套的设计需要兼顾多种使用场景和防护需求
1.兼顾多种环境和任务需求:
若单一性能过强,可能会牺牲其他重要性能。不同场景的“危险源”截然不同,并且在不同的作战场景下危险源不止一个,选错防护类型轻则影响操作、重则导致受伤。
2.适用性限制:
过高的某一性能可能导致手套过于笨重或影响操作精度,从而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不便。
3.战术手套性能等级定义分析
将战术手套分为轻、中、重三个防护等级是有必要的,这种分级方式符合实际应用需求,能够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选择依据。
战术手套性能等级关系表
防护等级 | 适用场景 | 手套特点 |
轻防护 | 日常作训中的基础训练,如队列训练、体能训练;低风险的巡逻任务,在相对安全的营区周边或治安良好区域执行巡逻 | 半指手套或全指材质轻薄、透气性好的手套,贴合手部,不影响手指的灵活运动 |
中防护 | 常规作战中的一般性任务,如城市巷战、野外战术推进;中等强度的军事演习,模拟实战环境下的作战行动 | 全指手套,材质具有一定强度,多采用皮革与合成纤维的复合材质,在掌心、指关节等位置添加补强或防护垫,有一定的防滑、耐磨性能 |
重防护 | 高强度作战,如反恐行动、山地作战、严寒或恶劣环境下的作战任务;高风险的军事训练,如爆破训练、特种作战训练 | 全指手套,采用高强度、耐磨、抗撕裂的材料,如凯夫拉纤维、高性能皮革等,增设高性能防护层,部分手套还具有防寒、防水等功能 |
4.拟订规范评级标准分析
通过对当前现有检测规范的调研发现,针对手套的防护性能,检测规范主要分为两类。其一,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检测规范体系,能够精准地对手套的某一种性能展开等级评定;其二,性能判断标准相对模糊,仅能以合格或不合格来界定性能程度,无法对性能进行细致的等级划分,例如:保暖性、阻燃性、抗冲击性等性能。